第九届网络空间安全国际研讨会

The 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yber Security (CS 2025)
中国 广州
2025年5月16日- 5月18日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
协办单位: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CS 2025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网络攻击手段与方式也层出不穷,更加精密和强大,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形势日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因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无论在政府、工业界还是在学术界,网络空间安全等研究领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网络空间安全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yber Security)应时代发展而设立,关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热点、前沿、重要学术问题。第一届会议于2015年在西安举办,后续会议在厦门、武汉、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杭州等地举办。本次会议重回广州, 由中山大学承办、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协办、广州信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支持,邀请了十余位业内专家做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网络空间安全、密码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诚邀各位学者专家共聚羊城!

会议信息

报到时间:2025年5月16日(周五)12:00-21:00
会议时间:2025年5月17-18日(周六、周日上午)
会议地点:广州中国大酒店(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 122 号)
签到地点:中国大酒店大堂
住宿地点:广州中国大酒店(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 122 号)

会议联系人员


田海博  电话号码: 15913189163
会务邮箱:CS2025GZ@163.com

赞助信息

赞助对我们会议的成功举办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贵单位有兴趣赞助CS 2025,请电话联系或者邮件联系。CS2025的赞助分4个等级:

  • 钻石赞助:10万及以上;
  • 金牌赞助:5万及以上;
  • 银牌赞助:2万及以上;
  • 铜牌赞助:1万及以上;

赞助方式为支付现金或者转账,或等值礼品、会务支出等。
赞助商将获得以下权益:

  1. 在CS 2025网站上公布;
  2. 出现在CS 2025的会议程序册上;
  3. 出现在会议背景板及大会期间休息时会场屏幕;
  4. 根据赞助商需求,在会场外安排宣传桌。
  5. 银牌赞助商免费注册一人;金牌赞助免费注册两人;钻石赞助商免费注册三人,并在会议开幕式特别鸣谢;

特邀报告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报告题目:图像篡改定位模型的对抗

黄继武 教授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篡改图像因其视觉难以察觉给社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篡改定位的目标是检测并定位篡改区域。AI模型在给图像篡改定位提供强大工具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脆弱性。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脆弱性针对篡改定位模型进行对抗性攻击,以逃避篡改定位的检测。本报告围绕图像篡改定位任务,结合本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介绍了面向篡改定位任务的AI模型的对抗,包括图像篡改定位背景、图像篡改定位模型的攻击、图像篡改定位模型的防御。最后,讨论了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

个人简历:
黄继武,工学博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IEEE Fellow。广东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分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专业,学士)、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兴趣为多媒体取证与安全、信息隐藏。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在本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google 引用23000多次,H-index 80。


报告题目: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系统与应用

贾 焰 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报告从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和重要地位出发,首先给出了态势感知的三大应用需求:内容安全舆情事件态势感知,系统安全攻击事件态势感知,以及攻防对抗态势评估;其次给出针对该应用需求的三大挑战:准确、实时和全面;再次给出解决这些挑战的多维关联认知模型MDATA及其发展技术;最后给出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个人简历:
贾焰博士,国防科大研究员,现任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负责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和主持了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发表进入SCI和EI检索的论文32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得100余项发明专利;国际论坛FFD、国际会议IEEE DSC和CSE等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


Title: Securing Databases in the Cloud: Threats and Challenges

Professor Willy Susilo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个人简历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flexible and scalable data management has driven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cloud-based database services. Outsourcing databases to the cloud allows organizations to reduce costs and enhance accessibility, but it also raises significant security concerns due to the potentially untrusted nature of third-party cloud providers. We give a simple review of a range of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methods such as property preserving encryption and homomorphic encryption. Despite substantial progress, various inference attacks still exist. We conclude by identifying future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more robust and efficient solutions for secure cloud database systems.

个人简历:
Willy Susilo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OW), Australia.He holds the most prestigious 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ship awarded by 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He is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Cybersecurity and Cryptology, Schoo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OW.In 2024, he was awarded 2024 NSW Premier's Priz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ue to his research work.He is an IEEE Fellow, an IET Fellow, an ACS Fellow, an AAIA Fellow and an AIIA Fellow. Previously, he was awarded the prestigious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Future Fellowship in 2009.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500 paper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n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He is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Information journal and a newly launched Pragmatic Cybersecurity journal, and the Special Content Editor of the Elsevier’s Computer Standards and Interfaces. He is also serving as an Associate Editors in several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IEEE Transactions. He has also served as the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报告题目:“还不从实招来?”--大模型越狱初探

仲 盛 教授
南京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大模型的管理者为大模型设置了诸多安全限制,以防其说出与非法活动相关的话,或者说出特别敏感、可能引起争议的话。然而,通过巧妙的引导完全有可能突破这些安全限制,这就是所谓的大模型越狱(LLM Jailbreak)。我们对此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越狱效果。

个人简历: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软件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IEEE Fellow。南京大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 Award,并提前晋升终身教职。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ACM南京分会主席,以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研究兴趣包括安全、隐私和经济激励。


报告题目: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刘胜利 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本报告介绍口令密钥协商协议(PAKE)以及协议的UC安全,进一步讨论能够实现后量子UC安全的PAKE协议的新设计框架,并在新框架下介绍如何对多个PAKE协议进行融合,以提高其UC安全性。

个人简历:
刘胜利先后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公钥密码算法设计与证明、模糊提取器的设计与证明、认证性密钥协商协议等。


报告题目:智能化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

王美琴 教授
山东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待 定

个人简历:
王美琴,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对称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密码领域顶级会议、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近90篇,其中国际密码学会主办的五大国际顶级密码会议发表论文21篇,发表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1902次。主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承担山东大学教改重点项目2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奖项和国家级奖学金,指导的研究生获得中国密码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报告题目:强化遗忘学习初探及应用

朱天清 教授
澳門城市大學 个人简历

摘要: 机器遗忘指的是根据数据拥有者的请求,减轻特定训练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影响的过程。然而,在遗忘研究中,强化学习一直被忽视。强化学习集中于训练一个智能体在环境中做出最佳决策,以最大化其累积奖励。在训练过程中,智能体往往会记住环境的特征,这是隐私保护的一个重大隐患。根据数据保护法规,环境的拥有者有权撤销对智能体训练数据的访问权,从而需要开发一个新兴且紧迫的研究领域,称为“强化遗忘”。强化遗忘专注于撤销整个环境,而不是单个数据样本。这一特征带来了三个的挑战:1) 如何为环境提出遗忘方案;2) 如何避免在剩余环境中降低智能体的性能;3) 如何评估遗忘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两种强化遗忘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递减强化学习,旨在逐步抹去智能体先前获得的知识。第二种方法利用环境投毒攻击,鼓励智能体学习新的、错误的知识,以移除遗忘环境。为了应对第三个挑战,我们引入了“环境推断攻击”这一概念,以评估遗忘的结果。

个人简历:
朱天清,教授,博导,目前为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曾于2000年和2004年分别获武汉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14年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自然科学基金领域专家(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College of Expert),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主持和参与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项,其中主持四项,参与四项,共计研究经费四百余万澳元。曾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一项,均为人工智能及数据安全类主题。朱天清的研究领域为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在安全领域内提出了多种有关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漏洞以及其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以安全分析的方式来防御人工智能算法攻击的方案。在安全领域中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并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任4本SCI期刊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多项人工智能会议程序执行主席或者委员(PC Chair & PC member)。培养博士生30余名。


报告题目:待定

Assoc Prof Guo Ji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个人简历

摘要: 待 定

个人简历:
Dr. Guo Jian is currently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NTU/SPMS. He is also a founding and incumbent Program Co-Director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Cyber Security.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 is symmetric-key cryptography, including cryptanaly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ightweight) hash functions, block ciphers,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schem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uch as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s. Among others, he published 50+ papers in top conferences and journal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 which received 4000+ citations according to Google Scholar. He is founding co-chair of ASK --- Asian workshop on Symmetric-Key cryptography: http://ask.crypto.sg. He served/will serve as program co-chair of Asiacrypt 2023, general (co-)chair of FSE 2013 and ASIACRYPT 2021,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s of FSE 2017, 2018, 2019, 2021, ASIACRYPT 2017, 2019, 2020, 2022, EUROCRYPT 2018, 2020, CRYPTO 2024, ACM CCS 2024 etc, and reviewer for all major cryptography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 He was invited to talk at FSE 2019 and Asiacrypt 2022 on cryptanalysis. He is a member of ASIACRYPT steering committee representing for Singapore, and also a member of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Standards Technical Committee acting as Singapore deleg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ISO/IEC JTC 1/SC 27. He has been leading the Cryptanalysis Taskforce research team at NTU: http://catf.crypto.sg since 2014. In 2022, he became the first elected cryptographer from Singapore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 There he also serves in several sub-committees of IACR, such as the IACR Schools Committee since 2022, and the IACR Test-of-Time Awards Committee in 2023.


报告题目:Defining knowing, optimal extractors, and individual reductions

邓 燚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传统上我们说一个机器S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是指我们能够构造一个(依赖S的)新机器R,它能将该答案输出来。本报告里我们考虑R的存在性(而非构造性),并证明对任意的NP实例的抽样机器,都存在一个几乎最有的证据(答案)抽取机器。我们将介绍如何在密码构造安全性归约中利用这一最优抽取器来解析敌手的结构特征,进而开发依赖具体敌手的(存在性的)个体化归约。结合知识加密这一新概念,我们突破了一系列基础性密码协议(包括零知识证明,不经意传输/安全两方计算,以及最近的不可延展承诺等)交互轮数的黑盒归约下界,给出了更低轮复杂度的相应协议构造

个人简历:
邓燚,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密码学与计算复杂性的交叉领域研究,包括零知识证明,安全性归约技术,伪随机性及密码协议的轮/通信/计算复杂性等。曾获首届中国密码学会优秀青年奖,首届中国密码学会创新奖一等奖。


Title:JesseQ: Efficient Zero-Knowledge Proofs for Circuits over Any Field

Professor Man Ho Allen Au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个人简历

Abstract: Zero-knowledge proofs, a fundamental cryptographic primitive, enable one party to convince another of the validity of a statement without revealing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highlighted VOLE-based protocols as a highly efficient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zero-knowledge proofs at scale, opening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real-time, 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 In this talk, we introduce JesseQ, our latest zero-knowledge proof system built on Vector Oblivious Linear Evaluation (VOLE). JesseQ supports both arithmetic and Boolean circuits over any field and achieves high performance with minimal overhead. A key highlight of JesseQ is its ability to prove 9.2 trillion AND gates on a low-cost AWS instance for just $1, demonstrating exceptional scalabi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VOLE-based proofs in real-world scenarios such as zkTLS, verifiable computation, and private authentication.

Bio:
Prof. Man Ho Allen Au is a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Hea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d an Honorary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previously held faculty posi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cryptography,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Prof. Au has authored over 200 refereed papers in top-tier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including CRYPTO, ASIACRYPT, ACM CCS, NDSS, IEEE S&P, SIGMOD, SOSP, IEEE TIFS, and IEEE TDSC. His work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several prestigious honors, including the 2024–25 Hong Kong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EST) Award, the 2023 BOCH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ze (STIP) in FinTech, the 2009 PET runner-up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in 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 and as a two-time winner of the ZPrize competition. He has served as general or program committee chair for numero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uch as ACM ASIACCS, RAID, SECURECOM, IEEE Blockchain, ISPEC, and PROVSEC. He currently serves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 and 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pplications (JISA). In addition, Prof. Au is an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ELSP Blockchain and a member of the CBDC Expert Group of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报告题目:从Deutsch算法到Shor算法

高 飞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Shor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整数分解问题,对量子计算和密码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Shor算法的步骤非常简单,但理解其中的道理却并非易事。当前教科书中多从相位估计的角度来介绍Shor算法,给该算法的理解带来了很多神秘色彩。本报告从量子操作的并行计算能力开始,以求函数的某个整体性质为主线,逐步介绍Deutsch算法、BV算法、Simon算法、求周期算法,并尝试理解出现周期的深层次原因。以上内容可以看作是对Shor算法的一种不同角度的理解方式。

个人简历:
高飞,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算法和相关量子信息问题,已在PRL/PRA、TKDE、TC、JSAC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总引用7000余次,H因子51。近五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报告题目:多模态大模型及其应用: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

张海滨 教授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个人简历

摘要: 尽管大模型的发展迅猛,真正赋能工业生产和智能制造的应用仍显稀少。如何发挥大模型的能力改善现有工业产业的格局是当前科技与生产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报告将介绍大模型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创新应用,以及可信大模型的一些进展。

个人简历:
张海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通用与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社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美国自然基金委项目等。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在S&P、CCS、Usenix Security、Asiacrypt、EuroSys、PODC等发表顶会论文40多篇。参与设计并实现多个大型分布式系统与人工智能平台,包括BChain、迪诺链、大圣(Dashing)、天枢可信数据空间、天问人工智能平台、瑶光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测试-评估-防御平台、天玑隐私计算平台、中国电信可信数据原子能力平台等。成果广泛应用在工业界,包括多边央行货币桥、亚洲数字支付、国际清算银行、世界最大开源区块链Hyperledger、柬埔寨央行、印尼央行、越南央行、先正达MAP Beside、Norton Zone、苹果iMessage、WhatsApp等。


报告题目:高效同态自举算法设计

路献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个人简历

摘要: 全同态加密是数据隐私保护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密文膨胀和计算效率低,其中自举操作是全同态加密最耗时的操作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自举性能不断提升。本报告介绍自举算法的主流设计思路、关键加速技术和目前最新进展情况。

个人简历:
路献辉,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信息安全专业博士学位,2009-2012年进入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进入中科院信工所。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可证明安全理论、抗量子密码、全同态密码、物理层密码,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密码工作组专家,参与抗量子密码和全同态密码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报告题目:抗量子密码算法的紧致归约技术

陈荣茂 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 个人简历

摘要: 安全且高效的抗量子密码算法是现有公钥密码向后量子密码迁移面临的迫切需求。具备紧致安全的抗量子密码算法在同等安全级别下一般具有更好的实际部署性能,是抗量子密码算法设计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报告将聚焦抗量子密钥封装机制KEM的紧致安全归约技术,重点介绍我们课题组关于KEM在ROM和QROM下的安全归约优化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陈荣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类)、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协青托工程等项目,长期从事公钥密码理论与应用研究,在Crypto、Asiacrypt、S&P、PKC、CHES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密码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等,担任IACR CiC/IEEE TDSC/JCST编委以及ASIACRYPT/ACM CCS/PKC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入选特殊领域高层次人才工程。

特邀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李 进 教授
广州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李进,广州大学副校长,男,汉族,民革党员,198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科研院院长、科技处处长。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研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云计算数据模糊检索、排序检索等安全算法解决方案,相关成果获得国际同行广泛引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等科技攻关项目,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


操晓春 教授
中山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操晓春,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发表ACM/IEEE 汇刊90余篇,CCF-A类期刊及会议长文文章130余篇;Google引用13000余次,H-index 59。先后兼任IEEE汇刊 TIP、TMM、TCSVT、电子学报的Senior Area Editor/Associate Editor/编委,NeurIPS/ICCV/CVPR/IJCAI/ACMMM等计算机学会A类会议的Area/Track Chairs。指导博士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博、CCF优博、中科院优博论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何德彪 教授
武汉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何德彪,男,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博导,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商用密码协会会长。长期从事密码学、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湖北省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在IEEE TIFS、IEEE TDSC、PKC、CHE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2万次;获IEEE Systems Journal、IET Information Security、MSN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最佳论文奖6项;曾担任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编委。


刘哲理 教授
南开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刘哲理,博士(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智能网安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百青青年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1年至今,发表SCI/EI论文40多篇,其中USENIX Security、IEEE TDSC、IEEE TIFS、IEEE TKDE、IEEE TC、IEEE TSC、IEEE TITS、IEEE INFOCOM等CCF-A类/SCI一区论文数十篇,CCF-B/SCI二区论文超过20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有七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前1%。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等纵向课题10余项,与多家知名信息安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华为数据库、腾讯广告的紧密合作伙伴,建立了“数据安全联合实验室”,主持智能卡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相关的横向课题20多项。申请专利7项,授权4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包括SocialSEC2020、SPNCE2019、ICA3PP2018(CCF-C类)、CSE2017、SPNCE2016、BWCCA2015、EIDWT2013等。 担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编委、CCF技术动态编委,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Springer期刊《Cybersecurity》副主编。


沈 剑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沈剑,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公钥密码学、数据安全、区块链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密码学会优秀青年奖等科技奖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资助,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近五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目前为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委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委,并担任等多个国际期刊主编和编委,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伍前红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伍前红,博士,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密码学会密码协议专委会委员、密码学会密码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2004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西班牙Rovirai Virgili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系高级研究员,Rovirai Virgili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系研究主任。长期从事区块链与应用密码学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IEEE/ACM,TIFS,TDSC,Eurocrypt,Asiacrypt,ACM CCS等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50余项。主持或参与区块链领域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牵头区块链相关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研究2项。在区块链隐私保护与监管相关科研成果获得2021年度麒麟科学技术奖、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禹勇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禹勇,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杰青,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陕西省区块链密码理论与应用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先进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保密协会隐私保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CCF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智能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专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东数西算”(甘肃庆阳)咨询专家,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要研究方向为公钥密码、区块链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在IEEE TIFS、IEEE TDSC、IEEE JSAC、ESORICS、ASIACSS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成果被引用6500余次,H-index 44,10篇论文入选ESI热点/ESI高被引论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CCF A类)、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CCF A类)、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中科院一区)、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puter Society、网络空间安全学报等10个国内外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专项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二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3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优胜奖、全国密码科普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励。


郑子彬 教授
中山大学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郑子彬,教授、博导、IEEE Fellow、IET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多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45,000次,H指数为95。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 ACM中国新星提名奖、IEEE TCSVC Rising Star Award、CCF服务计算专委会杰出青年奖、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ICWS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奖项;担任TOSEM、TSC、TVT、OJCS等期刊的副编辑;担任ICSS2022、IEEE SMDS2021、BlockSys2019、CollaborateCom 2016等会议的General Co-Chair;担任ICSOC2023、SC22019、ICIOT2018 及IoV2014等会议的PC Co-Chair。

持续更新中。。。。。。


第九届网络空间安全国际研讨会日程表


CS 2025会议日程
日期时间内容地点主持人
5月16日12:00-21:00参会人员注册酒店大堂
5月17日08:30-08:50开幕式领导致辞丽晶殿A厅
08:50-09:00合影
09:00-09:40特邀报告
黄继武  教授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题目:图像篡改定位模型的对抗
丽晶殿A厅张方国
09:40-10:20特邀报告
贾 焰     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题目: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系统与应用
10:20-10:35茶歇
10:35-11:15特邀报告
Prof. Willy Susilo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Title: Securing Databases in the Cloud: Threats and Challenges
丽晶殿A厅黄欣沂
11:15-11:55特邀报告
仲 盛        教授    南京大学
题目:“还不从实招来?”--大模型越狱初探
11:55-13:30午餐二楼丽廊咖啡厅
14:00-14:40特邀报告
刘胜利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题目: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丽晶殿A厅李进
14:40-15:20特邀报告
王美琴    教授    山东大学
题目:智能化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
15:20-15:35茶歇
15:35-16:15特邀报告
朱天清    教授    澳門城市大學
题目:强化遗忘学习初探及应用
丽晶殿A厅何德彪
16:15-16:55特邀报告
Assoc Prof. Guo Ji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题目:待定
16:55-17:35特邀报告
邓 燚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题目:Defining knowing, optimal extractors, and individual reductions
18:30-21:00中式晚宴丽晶殿A厅
5月18日 08:30-09:10特邀报告
Prof. Man Ho Allen Au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tle:JesseQ: Efficient Zero-Knowledge Proofs for Circuits over Any Field
丽晶殿A厅刘哲理
09:10-09:50特邀报告
十一
高 飞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题目:从Deutsch算法到Shor算法
09:50-10:05茶歇
10:05-10:45特邀报告
十二
张海滨        教授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题目:多模态大模型及其应用: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
丽晶殿A厅禹勇
10:45-11:25特邀报告
十三
路献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题目:高效同态自举算法设计
11:25-12:05特邀报告
十四
陈荣茂     副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
题目:抗量子密码算法的紧致归约技术
12:05-14:00午餐二楼丽廊咖啡厅

注册费用

注册类别注册金额
非学生代表注册3500 RMB/人
学生代表注册2000 RMB/人


缴费方式

账户名广州信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账号1209 1480 4310 201
开户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南方报业支行
转账附言CS2025姓名, 例: CS2025张三.
联系人田海博     15913189163
*支持现场刷卡,报到时在报到处刷卡缴费。
    请各位与会代表尽量于2025年5月5日之前返回注册回执(用于确认住宿信息)
    将回执单和缴费凭证(可选),以“CS2025+姓名”的形式命名,发送至邮箱:CS2025GZ@163.com
    回执单下载链接

会议委员会成员

大会主席


张方国
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陈晓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黄欣沂 
        暨南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田海博
中山大学



会议地点

CS2025将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 中国大酒店坐落在繁华的城市商业中心流花区商圈,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2号。交通极其便利,紧邻地铁二号线 越秀公园站出口,机场快线五号线在酒店门口设上下站点,行程约为45分钟,距离广州火车站1.5公里, 乘坐出租车约5分钟; 至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步行约15分钟。

会议酒店:中国大酒店
酒店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2号

房间价格: 大床房:550 元/间/天/单早      双床房:650 元/间/天/双早(协议价,需要在注册时明确住宿需求)
酒店电话: 020-8666 6888
酒店网站: https://chinahotelgz.com/zh-hans/

酒店位置:百度地图

其它酒店: 中国大酒店附近有许多其它酒店,例如锦洲大酒店,宜必思酒店等,请参会代表自行选择预定。

会议文件下载

会议通知

CS2025会议通知下载

会议议程

CS2025会议议程下载

会议回执单

CS2025会议回执单下载